说起褚辅成的名字,现在的嘉兴人也许并不陌生,可是在1995年以前,就很少有人知道褚辅成是谁。我也是在参加了九三学社以后,从社史上了解到褚辅成是我社的创始人之一,后来看了市政协文史资料《褚辅成专辑》后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岂止是一般的了解。简直是被深深的感动,甚至有些冲动,就是不知如何去行动。不久“方向”来了,政协办公室通知我说政协李佃杰主席要去南湖乡南湖村查看褚辅成的墓地,要我一起去,这当然是件好事应该去的,就是政协主席近距离的接触还未曾有过,难免有些拘谨。可是一路上李主席的平易近人谈笑风生一下子就解除了我的拘束。同去给我们带路的还有图书馆的范晓华,他是南湖村人,从小受父辈的影响加上对资料的收集阅读,用现代语言来形容,他是
上岸后走到了一个机埠旁,范晓华指着水沟说:二块碑就在这里,一块在沟壁做挡板,一块在沟底做底板,拨去浮土下面雕刻的字依稀能辨认三分,就从这断断续续的片言只语里已经能感受到他当时撰写这些碑文时的浩然正气和壮烈情怀。李主席一边辨认一边说:褚辅成不仅是嘉兴的历史名人,也是中国一个阶段的历史名人。我们要好好地纪念他,随即他说把这二块碑挖出来?;て鹄?。这是很宝贵的遗物。(遵照李主席的指示,通过范晓华的联系安排,这二块碑暂时由九三学社出面运到我的宿舍保存起来)接着我们又走了一段路来到一片桑林外,再进入到桑园中,范晓华指着较空旷的地方说
其实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接任的贝品铭主席同样关心这件事,好几次找我们主委商讨提案之事,后来也向我们解释了困难的地方,并表示必要时我可以陪你们到北京去向有关部门争取,这真使我们感动万分。当然我们也理解,这么一个人物涉及到九三学社中央、统战部、政协诸多方方面面,谁批准、谁下文、谁拨款,都是难以协调的事。与其等、靠、要,不如退而求其次,让褚辅成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先把墓建起来,把碑竖起来,墓建在公墓,资金由九三学社嘉兴市委在社内募集。在征得褚老家属同意后我们也征求贝主席的意见,贝主席听后说:目前只能如此,只是有点委
对我这么一个普通的党派干部来讲,在有生之年能亲历这么一件有意义的大事,让我深感荣幸。但是要没有当时李佃杰主席的指明方向和贝品铭主席的大力支持,难以想象事情的结果会如何,我们知道二位主席也曾做了不少工作,只是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不便于透露种种的问题所在,这段时间在与他们二位的工作接触中使我们加深了对政协的感情,体会到政协真正是我们的贴心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