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和合”,最早在我思想上留下影响的是年画和佛教。年画“和合二仙”幼时已经见惯;但真正知道这两位高僧的事迹,还是到过天台山国清寺之后。
和合二仙的事迹非常感人,也很有人情味。相传和合二仙是指唐代国清寺诗僧寒山和拾德。传说有两个故事:一,拾德是荒郊的弃婴,幸亏天台山高僧丰干和尚在化缘时遇见,带回寺中抚养成人,起名“拾德”,受戒为僧,被派在国清寺厨房干活。寒山,一介寒士,隐居在天台山寒岩,拾德常将一些余羹剩菜送给饥饿的寒山吃。国清寺的丰干和尚见他俩如此要好,便让寒山进寺和拾德一起当国清寺的厨僧。此后,他俩朝夕相处,亲密无间。寒山和拾德在佛学、文学上的造诣都很深,他俩常一起吟诗答对,后人曾将他们的诗汇编成《寒山子集》三卷。这两位唐代高僧,在唐代贞观年间从天台山转到苏州的好利普明塔院任主持,此院就是现在苏州的寒山寺。二,寒山和拾德是同村人,两人亲如兄弟。同时私下恋上了一个女子,但互不知道。后来拾德想提亲和女子结婚,寒山得知便出走到苏州枫桥,削发为僧。拾德知晓后,舍女子去寻找好友寒山。探得住处,便折了一枝盛开的荷花前去会面。寒山一见,急持一盒斋饭出迎,二人见面,一荷一盒,欣喜若狂,乐极而舞,后来拾德也出了家。这二个传说前者比较翔实;后者则对画中的荷和盒寓意“和合”作出了诠释。
我国民间珍视他俩情同手足,和睦友爱的情谊,自宋代起就祭祀为和合神。至清代雍正十一年,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德为“合圣”,和合二仙从此名扬天下。至今每年的除夕之夜有大批日本客人到寒山寺听钟声,拜和合二仙,吃面条,象征新的一年事业顺利、生活和好。可见和合思想在我国流传之久和影响之广。
然而过去若干年在现实生活中,和合思想未受普遍重视。原因是在长期战乱、斗争、运动接连不断的二十世纪里,和合思想被冷落了。也因此才燃起了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教授潜心研究、大力传布和合思想的热情。自20世纪90年代起,他系统地研究我国古代的和谐思想,结合当今社会的矛盾发表了一系列著作,提出了“和合学”体系,提出后立即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和认同。
他提出的和合学不是和稀泥或掩盖矛盾,而是既承认矛盾、冲突和差异;又解决矛盾、冲突,使诸多异质要素、各个不同的事物在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求同存异,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把斗争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并吸取各要素的优质成分,择优汰劣,促进成为新的和合体,使事物能够健康地持续发展。
其实中国共产党坚持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贯彻的就是和合思想。只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其进程异常曲折而已。建国以来就经历了巩固,发展,曲折发展,严重挫折,恢复发展和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六个阶段。其中以文革十年最为惨痛。1977年10月以后,我国各民主党派开始逐渐恢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邓小平主席在1979年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SPAN lang=EN-US>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在原“八字”方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从而变成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1989年以后又对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1993年,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把多党合作制度正式载入宪法。2005年2月,中共中央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发展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在此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深深感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强国富民、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乃是当今首要主题,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起手来向前看,前进!前进!前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