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马过隙,转瞬间几十年过去了。今年是农历马年,是九三学社嘉兴市委会成立三十周年。忆往昔岁月峥嵘,许多事如过眼云烟,已经淡化遗忘,但有的事尚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我是1982年在国家恢复技术职称评定后,经考核被当时嘉兴地区行署评为化工工程师,具备了参加九三学社的中高级科技人员为主的入社条件。同一年,经我的老师,嘉兴九三学社的几位老前辈之一,丁慰慈同志介绍参加了九三学社组织。那年,我42岁,可算是嘉兴年轻的工程师和九三学社的年轻社员。由于嘉兴老一代九三社员的关爱和培养,我自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参加社组织的活动。因此,在社组织中逐级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在一届社市委时,我担任工业支社的副主委;在二、三届社市委时担任社市委副主委;四、五届社市委时,由于组织的教育培养和广大社员的信任支持,我担任社市委主委职务。我作以上的记述,一是为了感恩王重九、丁慰慈等九三老领导对我的厚爱;二是由于 这种个人经历,使我在担任社市委的主要领导职务后,在回顾和思考工作时,能对社组织年轻骨干的培养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并能始终如一地作为心中时刻惦记的重要任务抓好落实。
四届社市委成立于
这次青工委成立大会,到会的年轻社员比较多,有近40人。我引领大家重点学习了两段语录:一条是毛主席一九五七年在莫斯科接见中国留苏学生时讲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正在兴旺时期,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绷硪惶跏切∷怠陡痔窃跹冻傻摹返淖髡甙滤固芈宸蛩够档模说囊簧Φ闭庋裙旱被匾渫碌氖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痹诓龃唇ㄇ喙の淖谥际?,我着重指出,这是社市委加强年轻骨干培养的重要举措,对激发社组织的活力,完善组织机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热切期望年轻社员能利用好这个平台,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积极参与社市委履行民主党派职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政治把握能力、领导组织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你们要树大志、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我社民主科学的宗旨,爱党爱国的优良传统,在今后的岁月中勇于担当重任。
这次青工委成立大会开的是成功的,气氛热烈,开出了年轻社员的信心、决心和工作积极性。会议明确了马玉华副主委分管青工委工作,推选马嵘同志担任青工委主任,徐谟光同志兼任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联系和安排。在青工委中设立学习宣传、调研参政、咨询服务三个小组,适当多设职务,增加年轻社员担当职务的机会。有了这个平台,青工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如在戴梦得购物广场、市妇女活动中心等处利用休息天举办公益的咨询服务,有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服务内容;下基层到农村定点搞农业科技的结对指导帮助;发动慈善捐款,为在校的贫困中、小学生提供资助等,这些活动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为社市委工作增添光彩,提高声誉和知名度。申海良、佘明龙、严强等同志,勇于接受任务,积极协助社市委撰写调研报告、团体提案、政协发言材料,成为社市委参政议政的生力军。与此同时,社市委进一步采取组织措施,加大年轻骨干社员的培养力度;如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重点发展35岁左右的新社员;各级社组织中至少安排一名年轻社员担任领导职务;举办青年社员学习社章社史的专题学习班;在社市委开展对外交流和调研活动中,报名参加省、市两级社会主义学院学习时,在参加一年一度社省委举办的政治思想工作会议中,我们都优先考虑年轻社员骨干参加,让他们有机会强学习、经世面、增才干。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德才兼备,青工委成员涌现了不少优秀人才,担负起社组织和工作单位的领导职务:马玉华同志任社省委常委,市政协副主席,六、七届社市委主委;马嵘同志光荣入党,现任嘉兴学院基建处处长;刘稚红同志任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社市委副主委,嘉兴水务集团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徐谟光同志任社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由于我们社嘉兴市委成立青工委早,工作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当时受到社省委的关注和好评,一九九八年社省委严巍副主委专门来嘉兴调研,以后在九三学社浙江省各市级组织成立相应机构中,我们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实践证明,社市委青工委的成立,既完善了社的组织机构,又为年青社员锻炼和活动搭建了平台,还有利于弥补社市委机关专职人员力量不足,有效增强了党派活力和履职能力,各项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当前,时代召唤“中国梦”,这是党中央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号召,在实践“中国梦”伟大理想的奋进中,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的参政党,应该有新作为、有新发展、有新贡献?!靶鲁麓弧笔亲匀环⒄沟墓媛?,民主党派组织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新鲜的血液,民主党派工作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年轻骨干生力军。我由衷地认为,社组织一定要注重年轻骨干的教育培养,要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台阶,使他们有理想、有信念、有能力,尽快成长为优秀的后备人才,确保社组织在“一茬一茬”的政治交接中,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待年轻同志的工作过错,要从爱护的角度出发,批评教育,团结帮助,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志要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有宽容的胸怀,不求全责备,在严格要求的同时,注意不挫伤年轻同志上进的积极性。
最后我引用一句名言作这篇回忆的结束语:“人生不是一支短暂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杨永乐:社市委四届、五届主委,市政协四届副主席,市人大五届副主任 )